记忆 | 朱炳南:古镇琐记 景隆巷与万字会

记忆 | 朱炳南:古镇琐记 . 景隆巷与万字会原创 朱炳南 25:00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毛坦厂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丰沛史实。以文字的形式把记忆留下来,就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

景隆巷

“景隆巷”是毛坦厂镇老街中部通往北街后的一条巷道,通长约六十米。它在三里长街的十四条巷道中,称得上是最长、最敝亮、知名度最大的巷子。巷道东面是电影院(原称商业俱乐部,解放前是黄树记茶行),西面是尚姓宅院的东山墙及院墙。夸张一点说吧,古镇上个世纪的五十至八十年代期间演绎出悲欢离合的世情故事大多于此发端,因为自1958年商业俱乐部建立的那天起,它成为整个毛坦厂镇唯一的重大集会和娱乐中心——表彰会、批斗会、与镇上有关的政策发布会、展览会,放电影、唱大戏、联欢会等等一切公众活动都在这里登场,而景隆巷是商业俱乐部的咽喉。

“景隆巷”的得名缘于其西面紧贴着徽商吴景隆商行。三十多年前,有一次吾曾在尚家表叔的铺面上听一群老先生们谈古,我插问一句景隆巷得名的由来,黄竹溪老大伯说:还用问吗?紧挨着这座吴景隆商行的巷子当然叫做“景隆巷”了!如果没有吴景隆商行这座宅院就不会有这条巷子。当年吴景隆回婺源原籍时,这宅子卖归我们黄家,若干年后黄家又转让给尚家。

当时在场的老先生们都应声的认同黄老说的这番话,但是没有人问吴老板的名字具体是哪俩个字。

此巷道原先的巷道标志牌为“景龙巷”,如今新标志铜牌上标记为“井隆巷”,两个音同字不同的巷名都是采自于人名“吴jǐng lóng”,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听到关于此巷道命名的其它掌故与传说。愚以为取字面为“井隆巷”似不准确:作为商人,景气兴隆是上辈对后辈的期待和追求,父为子取名“景隆”名正言顺。命名“井隆”、“井龙”,亦未尝不可,但似乎不符合国人传统的命名习惯,更不合于儒商脾性。

设若有人问:也不一定是“景隆”,“景龙”也很壮观大气,你能有物证说明此房当年是吴景隆所建,而不是“吴景龙”?

面对此问,吾只能弱弱的说:尚家大屋的东山墙及院墙那有“隆”字的大青砖可证乎?

井隆巷标志牌

西边山墙、院墙大青砖上多有“隆”字印痕。(右图的“隆”字印反了)

万字会

万字会是国际慈善救济组织,这汉字的“万”以符号卍标示,中国境内的万字会对外叫“世界红卍字会”,对内称“道院”。它以促进和平、救济灾患为宗旨,不涉及政治、不干预时政。民国中期,各省通都大埠多组建分会。民国21年秋,“六安红卍字分会”成立,毛坦厂镇于同期(或滞后)也设立了“世界红卍会毛坦厂分会”,建址于北街后中段的北侧,位于景隆巷的北出口向东约50米,它是由三进瓦平房组成的一个普通院落,厂镇人直呼这组建筑为“万字会”。万字会高大的圆弧形砖墙门脸,使人看起来有点异域风味,这在毛坦厂的所有建筑物中是独一无二的。万字会具备有铜质公章和主管人员的职务印章(道院统掌、道院院监),会员都持有带编号的“红卍字会”铜珐琅质徽章。能成为卍字会会员也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有悲悯慈善情怀,第二要有经济实力,二者缺一不可。世界红卍字会毛坦厂分会章,毛坦厂道院统掌修章,毛坦厂道院院监修章。

毛坦厂镇是六安县辖的基层集镇,本人揣测“世界红卍会毛坦厂分会”应该是六安红卍会的下属分支机构。《六安县志》载:“民国30年,县政府派人参加红卍字会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共施药丸7000份,价3000元(法币,下同);施棺58口,价800元;平粜4个月,粮食减价30 ~ 40 %,补助款800元;组织救护队救护伤亡军民,施诊队下乡施医和普种牛痘;还筹募赈灾米40担。民国32年,救诊过境伤兵60多名,难民158人,收养弃婴18名,救济火灾40户(用款12730元),施棺193口;施丸散2115份;赈济黄河缺口水灾难民大米60石。民国34年,县红卍字分会捐款10万元救济东桥集火灾。民国35年6月,县红卍字分会募捐534.15万元,赈济城北外火灾。”上列的捐助款项当含毛坦厂红卍字分会的善举在内。

民国37年,全县临近解放,六安红卍字分会停止活动,毛坦厂红卍字分会亦随之自行消失。1953年2月,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声明,宣布自行解散,可知万字会不在民众讳莫如深的反动道会门之列。

解放初期,万字会旧址曾一度被用作新构建的毛坦厂粮站粮食销售点。以后粮站搬迁至涂公祠,该房一直闲置。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稍加修缮成为“六安地区医院毛坦厂分院”的职工住宅区。1979年,六安地区医院毛坦厂分院迁回六安,该建筑由新组建的“六安县医院毛坦厂分院”接管。1981年,六安县卫生局创办“六安县卫生进修学校”,以此万字会旧址为校舍,前后共招收7班,培训医护人员455人,对全县的医疗卫生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1984年,县医院毛坦厂分院撤离,此址仍归毛坦厂房管所管理。

粗略算了算,“万字会”这座小小的普通院落,从上世纪30年代问世起到80年代停用止,近半个世纪的服役期间,尽管世事沧桑,可它闲置不用则罢,用,则为民众的公益事业服务,鬼使神差的成全了这座“卍字会”的初心不改。时至今日,破落到仅存近乎坍塌的瓦房二幢,早年间钉在大门垛上“街道环城路8号”旧门牌犹在,这只能标示它的过去。显然,它施慈善、行公益的历史使命已经划上句号了。

卍字会会址遗存,原门牌号为“毛坦厂镇街道环城路8号”。(2017年5月拍摄共3帧)

请继续关注《古镇琐记》……

拥绿斋(朱炳南),1945年生,金安区毛坦厂人,现定居北京

征文 | 朱炳南:古镇小庙三题

老物件│拥绿斋:算盘

随笔 | 朱炳南:私塾与塾师

说古│拥绿斋:牛尾巴锁

民俗│拥绿斋:水碓自语

老手艺│拥绿斋:篾匠

读者、作者须知

【叙事】可读性强,以短小说为主。

【散文】接地气的随笔、抒情、游记等。

【记忆】人事、村落、风俗和老手艺等。

【评论】见解独到。文艺评论包罗万象。

【诗歌】拒绝无病呻吟、晦涩难懂。

【传奇】扣人心弦,无论古今皆欢迎。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平台推发过,篇幅3000字为宜,特别优秀之作可连载。请反复检查,杜绝错别字。所有来稿文责自负。

投稿:作品 + 个人简介 + 个人照片

投 @qq.com 专用邮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素泡屋 » 记忆 | 朱炳南:古镇琐记 景隆巷与万字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