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友:时光悠然少年心 | 散文

胡先友:时光悠然少年心 | 散文原创 分水岭文友 21:14

打酱油

我家厨房有只陈年酱油瓶,瓶口有橡皮塞子,打满酱油,怎么晃都不会漏。这瓶子是我妈向卫生室讨来的。里面的赤脚医生觉得用完的瓶子扔了可惜,见有人要也乐于顺水推舟。

十岁时,我妈喜欢支派我:老憨哎,去打瓶酱油。我就提着栓红丝绳的玻璃瓶,顶个锃亮小光头,慢腾腾朝村头代销店晃去。到了代销店,我最先看的一定是花花绿绿的糖果,咽一下口水,才把目光转移到货架边的大缸上。

代销店的表叔见我拎个瓶子进门,就问干啥来了?我说,打酱油。表叔问,可带钱了?我说赊账,打满。

表叔见不到现钱,只好接过瓶子,嘣的一声,拨掉橡皮塞子;再一手提瓶,一手扣掉塑料皮,用毛竹做成的小水舀探进缸里,像打酒一样,提出红褐色的液体,呼呼地顺着漏斗灌满玻璃瓶,再塞好瓶塞,用抹布擦一下递给我,交待我拿好,路上慢点走,别摔碎了。跟你妈讲,酱油打满八分钱,我记账哈。

我的思绪依旧沉浸在拨瓶塞的响声里,那是天籁之音,清脆悦耳,叫人迷离。

木讷的我口袋没钱,吃不到心心念念的糖果,嘴里寡淡,见瓶口上有遗漏的油迹,四下看看无人,便伸舌头舔舐,只一下,酱油咸中带甜的味道直往喉咙里钻。咂咂嘴,顿觉口舌生香,我便快乐起来。

从此,这个旧玻璃瓶被赋予了新的身份——酱油瓶;从此,酱油瓶成为厨房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外表简陋无奇,却能默默调和着家人胃口,与我一起感知着生活的艰辛与温润。

鉴稗子

村口的“长七斗”和“担五”呈长条状,各有三五亩。排放水时,一锹下去水到头,是两块惹眼良田。当年分田责任制时,生产队长就让众人抓阄,孬好自认。父亲手气好,打开两只纸阄,兜里那盒“424”香烟就没保住。

那时,亦工亦农的父亲任公社机械厂厂长,经常开会;这次家里分到好田,哪能不开会呢。晚上,父亲大手一挥说:人以食为天,农以田为基。我们要精耕细作每一寸土地,长出最好的庄稼,保证全家人都能吃饱饭。家里有粮,做人有样,是庄户人家最朴实的愿景吧。

春上放学归家,我们会在上百斤的稻种里一点点挑捡出稗籽,父亲再将稻种浸泡后散入育苗田里。待秧苗长有两拳头高时,父亲又会教我们鉴别漏网的稗子苗,为庄稼去掉杂质。

等到秧苗插入水田月余时间,定格成一排排乡野风景时,父亲会带我们再一次下田鉴稗子。这时漏网的稗棵生长快,个头高,耗肥料,欺秧苗。父亲心细、眼力好,稗棵自然逃不出他的视线。父亲弯腰边干活,边说你们做有用的稻子,不做稗子。争气话浅显易懂,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收获时节,我家的两大块稻田枝粗穗大,颗粒饱满,惹人喜爱。第一年,庄稼喜获丰收,父母亲脸上展开了笑容。翌年,因长期劳累母亲病倒了,孩子上学花费多,加上身背外债,父亲独自坐在屋檐下,抽了一晚上的烟。上有老、下有小的父亲没有退路。每天去工厂上班来回步行四十多里,父亲舍不得买自行车、买衣服,省下钱供孩子们读书。艰苦的日子,终是被父亲熬过来了。

年复一年,在父爱的呵护下,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父亲相信自己有着鉴稗子的眼力,更深信小辈们身上都有着稻子般的质朴。

窖生姜

听说棠树姑姑家生姜大丰收,我自告奋勇代表全家去帮忙。

秋季的山岗上满是圆润鲜嫩的生姜,我拿块小的尝尝,口舌微辣生津。随后混入队伍,有模有样地清理着生姜。姑姑说,生姜金贵哩,伤风感冒喝口姜汤就好;烧鱼炖肉放点生姜能去腥味。姑姑懂的真多,我很崇拜。半天下来,虽然累得腰酸腿痛,但是作为姑姑的娘家人,我多少能帮点忙,心里很有些成就感。

棠树本地土质湿度大,不易储存种姜,需要送到远在二十里开外的干镇郊区进行窖存,每年如此。表姐说明天就带我去窖生姜,我老激动了。

翌日清晨,表姐们带着我担上两稻箩生姜,和十几位乡邻一起浩浩荡荡向干镇挺进。

山路弯弯,露珠闪闪。见表姐准备换肩,十五岁的我赶紧接过百十斤重的担子,压得龇牙咧嘴。我踉踉跄跄往前冲,全身热腾起来,汗珠如雨,落地留痕。多年后,我回乡去那里寻找过我的少年印迹,往事如昨,那条小道令我分外亲切。

大表姐心疼我年纪小,待缓过劲来立即将我肩上的担子换回去。到了干镇郊区的沙滩上时,领头长者和当地村民缴完保管费,便带众人分开窖生姜。

在家时,三哥常带我在田头掘地三尺找黄鳝,所以挖洞我熟悉。见表姐们长途挑担很疲倦,我主动跳进坑里,一锹锹朝上扔土。谁知刚挖半人深,周围沙土就扑簌簌瘫塌下来。我只得再将浮土取出,像挖地道一般,越挖越吃力。挖到脖子深时,沙土再次开裂,尘土飞扬中,我慌忙杵直锹把,纵身跃起,被眼疾手快的大表姐一把拽提上来。我回头再看坑洞又合上了,吓得脸色苍白,险些被埋在下面。

大表姐善于做思想工作,叫我回家别和舅妈讲。我点头,换个地方继续开挖。还好进展顺利,我在坑洞里听从表姐指导,细心码好两担生姜,再填土掩盖。表姐做好标记,说明年再来接回姜妈妈。

我有个疑问藏于心间多年:为何窖生姜种子时要叫姜妈妈呢 现在想起,这个昵称该是村民们对大地、对母体的一种依恋、一份敬畏吧。

胡先友,安徽舒城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读者》《视野》《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杂文月刊》等百余家报刊,获奖若干,文字收入文集若干。

纸质报刊联盟

排名不分先后

热忱欢迎兄弟报刊加盟选稿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杂志 袁小玲《安徽工人报》副刊 胡茂勇《安徽法制报》副刊 陶必福《东部》杂志 李明亮《贵港日报》副刊 高 瞩 《北海日报》副刊 庞 白《未来》杂志 王贤友《乡音》杂志 姚文学《曲靖日报》副刊 黄官品《东方文学》杂志 付 力《旅游散文》杂志 张昌爱《皖西日报》副刊 流 冰《教师报》文苑 蔡 静

本刊编辑

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 王明军 庆 红

项 宏 苏 恩 李同好

值班编辑 赵克明

美术编辑 杨文民 戴 剑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平台推发过,篇幅3000字为宜,特别优秀之作可连载,请反复检查,杜绝错别字。严禁抄袭、套作,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本平台无连带责任,所有来稿文责自负。

投稿:作品 + 个人简介

投 @qq.com 专用邮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素泡屋 » 胡先友:时光悠然少年心 | 散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