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才清明时节作品:清明纪事

 

的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代,到了大唐盛世逐渐发展为扫墓、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流传至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六、七十年代,家乡的清明活动不像现在,当时人们都在想着办法解决温饱问题,即便“扫墓”,也不“大张旗鼓”,更谈不上有“仪式感”。七十年代后期至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扫墓”被重视起来。

近年来,我们家族的清明扫墓活动是向着集体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的。在清明节前,守在家乡的人就开始张罗,深圳当老板的、大学教书的、苏州做破烂王的、上海打工、哈尔滨开火锅店的等等有着近亲血缘关系的族人,纷纷从各地赶回家乡。一年一度的聚会,场面真是热闹得很。大家见面以后,握手言欢、嘘寒问暖、彬彬有礼、举止得体。要知道,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十年二十年前,可都是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人啊。

2014年清明前,当时,在深圳开《博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侄子马源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微信说:“宗叔,我准备坐飞机回来扫墓。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有您老人家出面,把家乡近邻有血缘关系的族人们组织起来,我们搞个集体扫墓活动,这样做,既是对死者的隆重祀奠,也是后人增进了解,联络亲戚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所花费用,由我一人承担,您看如何?”

马源当年就读城南中学,高考达大专线未走。后到毛坦厂复读又名落孙山,遂去深圳打工并创办博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在职攻读深圳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取得本科学历,还加入了深圳诗词学会。他的提议很有意义,我积极响应,自此,我们家族的集体清明活动就从那年起一直延续至今未变。

今年,马源带着全家五口,是开着奔驰车回来的。用了三天才到家,他说是带着自驾游性质的。到家后,他把车子开进自家三层小楼的地下车库。见到我后,他解释说:“低调一点好,免得人家背后议论。”我夸奖了他几句,还趁机说:“你是喝‘长河’水长大的(长河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从小就在长河里扎猛子摘菱角。你看现在的长河,上面飘着垃圾袋,水都变黑了……”马源打断我的话说:“这次回来,正好有这方面打算,等会儿我和您商议一下好吗?”

 

一行40多人的队伍,我们边走边谈,不觉就到了老庄子路北的坟地旁边。称眼前的这块大地为“坟地”,是近十几年来才有的说法。20多年前,这块面积约50多亩的大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每到播种季节,这里人欢马叫,农家一片繁忙。只要小麦、玉米、大豆或是麻类的种子下了地,不愁当年没有好收成,它是当年我们板桥生产队200多人的“大粮仓”。生产队曾经有过“约法三章”:在这块土地上,“任何人不准盖一间房、埋一座坟、挖走一锹土”。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昔日的“大粮仓”就变成了今天的“北大荒”,人们在上面肆无忌惮地圈地盖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等将来拆迁补偿的。几乎是家家户户常年一把锁,人们都到六安买房城镇化去了。更加不忍猝视的是,迁移过来的火化后“叶落归根”的坟茔就有上百座。人们循着“清明包坟”的习俗,把个好端端平坦坦的几十亩大地挖得千疮百孔、坑坑凹凹、积水涟涟。现在大家站在地边,望着眼前的情景,我们中几个年纪大一点的过来人,都想起了微信上说的:中国最大危机是粮食危机的话。看来,今年集体清明活动的情绪是受到了一些影响。还是马源首先打破了沉寂,他感到气氛有点不对劲,就招呼路边的人都安静下来,要我把今天上坟的事情给安排一下。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天又下着雨,泥烂路滑的,就说:“今天的烟花炮竹就不放了,也不到坟头上去烧纸磕头了,大家就在路边集体的向逝者默哀一下吧。”于是,大家就把许多的烟花炮竹都扔到水荡里去了;把阴票、元宝、纸钱等分成几堆,放火烧了起来。趁纸钱、阴币还在烈焰腾腾的时候,大家发现马源打了个手势,他似乎有话要说——

大小坟前/ 都有一滩雨水稀释的灰烬/ 那是,给骨灰盒里的/ 给两根腿杆骨的/ 给正在腐烂尸体的/ 给瓦罐里的一抔黑土的/ 纸钱。

自此以后/ 他们便可以盖高楼大厦了/ 买宝马豪车了/ 西装革履了/ 天天喝茅台,嘴角流油了/ 可以,和阳间不相上下,比翼齐飞了。

真想不到马源头脑里竟会有这许多的奇怪念头,这不是对逝者的不孝不敬和冒犯吗?你着什么急呀你?你不知道中央连续几年发的一号文件吗?中央下决心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吗?要实施村庄整治三年规划不是刚刚出台才几天吗?说不定在哪个早晨醒来,这50亩大地上就绿意盎然、硕果累累了,何止这50亩,说不定是500亩、5000亩的大型集体农庄、现代化农场呢!看来,今天晚上,咱叔侄俩要好好唠叨唠叨了。

今年,我们家族的集体清明活动,因地因景因雨出了一点小情况,至于明年的集体清明活动是否还照常进行,那是后话了。马源在“乡巴佬”酒家安排的四桌酒宴,直到下午一点半才开席。还好,大家的情绪又调整过来了,仍然喝得热火朝天。不过,今年的费用结算,大家一致要求人人有份,平均分摊。对各人手里的钞票,马源虽然左推右挡,但终究拗不过大家,只好作罢。马源说:“这样吧,我本打算为家乡‘长河’治污捐款20万元,现再加10万,30万。今天聚餐结束后,我就把钱汇到村里。”

餐厅里响起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素泡屋 » 马道才清明时节作品:清明纪事

赞 (2)